笔趣阁 > 大清,坑你没商量 > 1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

1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


吴朗西从青海来,听说大将军自己把自己关到监狱里去了,很是吃惊,连忙询问原委。待得知真情,急忙跑到监狱去看王烁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着王烁的面,吴朗西大大赞叹王烁勇于检讨的行为,认为不要说中国,就是加上整个欧洲,整个文明世界也没有王烁这样的君主,连罗马共和时代都望尘莫及,真乃一代明君,中华之福也!

        王烁脸都让他给说红了,也不知道吴朗西这是真夸他呢,还是借着夸他在肚子里真骂他?

        “行了,别扯犊子!”不管这老小子憋什么坏水,不让他说下去就是最好的办法。王烁急忙打断他问道,“你不在西宁研究你的火器,跑这儿来干嘛?”

        满清都快打过来了,研究不出现代步枪,弄点结实的,能打得远的火铳也行啊,可这个吴朗西,鼓捣半天,钱花了不少,毛也没弄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听王烁询问,吴朗西神秘地一笑,从身后拿出一个长长的,用蓝布包裹着的东西,放到桌子上。将蓝布打开,里面赫然包裹着一根中空的细钢管。

        王烁盯着那细钢管,双目放光问道:“你搞成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吴朗西得意的笑了,说道:“这都是得益于夫人受伤时,你逼我制造的医用针头,原理是一样的,你又说了多次拉拔成型的办法,我只是不断积累经验而已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想做瞄的准,打的远的火铳,第一就得有结实的枪膛和枪管。枪膛短粗,只要钢材达到要求就容易了。枪管就有点难了,既要轻便又要同轴精度高,就必须能造出无缝钢管来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造?没有深孔钻头,更没有钻床和车床,轧出实体圆钢的笨办法肯定不行。而且,办法太复杂,不适合批量定尺生产也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王烁就极力搜刮自己脑袋里残存的,前世有关无缝钢管的生产制造工艺,最终确定,用热拉拔的办法,经多套模具,多次拉拔,看是否能够搞出来?

        前面吴朗西已经靠这个办法,制造出了医院用的针头。可针头是铜的,熔点和材质要求都不高,而无缝管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多次反复试验,没有成功,连王烁都感到没有希望了,要不然他最近也不会如此担心满清打过来。凭冷兵器,一点优势都没有就和满清干,基本就是找死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吴朗西比王烁有耐心和毅力,一点也没有灰心,仍旧天天在不懈的努力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次,他终于成功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得意地解说道:“现在,我可以拉出三尺多长的管子了,也解决了拉出内部螺旋线的刀具,定位和动力问题,已经可以大批生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那种你说的,轻微撞击就可以爆炸的底火药,我也做出来了,只是还不稳定,需要加入些介质,让它稳定下来,我还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介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可以拥有前膛枪了,真正的前膛枪!这个东西,欧洲十九世纪才真正制造出来,也就是鸦片战争后期时,英军用的那种武器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了这个也不得了,够满清喝上一壶的!

        王烁高兴的给了吴朗西一个熊抱,差点把他的腰给抱断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可是忘记了,他现在的身躯可是万人敌,一般人是承受不起他力一抱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既然有了钢管,又有了底火药,那就不做前堂枪,干脆直接做后堂枪算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就给吴朗西说无烟火药的制作方法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朗西能得到底火药,说明他已经可以熟练掌握硝酸的制造和应用了,那制造无烟火药只是一步之遥,太简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,制造后堂枪可就没有王烁想的那样简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各种连锁机构,弹簧、撞针,先就是他们还没办法得到制造这些零件的合格钢材。其次,想大批量生产这些零件,就必须要先搞出生产这些零件的设备来,还要有机械动力,这是一整套工业基础体系,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搞出来的。就是生产子弹壳,现在的条件也办不到。

        恐怕不等他把这些造出来,满清骑兵早就打过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吴朗西搞出无缝管来的这个时候,李自成在干嘛呢?他正按照牛金星给他出的上策,将大军兵分两路,一路由制将军刘方亮率领,从固关出河北;一路由他亲率,沿山西向北进军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自成打算的是,大军自南而北,成合围之势,对北京进行南北夹击。

        崇祯十七年二月,李自成率主力攻破汾州今汾阳,分向潞安今长治县、河曲、静乐,长驱太原,陷之。然后,北向大同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自成攻代州今代县,总兵周遇吉坚城固守,及食尽乃退守宁武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从代县去大同,根本不需要攻打宁武关。而且,周遇吉的残兵败将,防守宁武还凑合,威胁顺军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一致认为,宁武关山高关险,易守难攻,可以暂时放过周遇吉,不与他纠缠,徒增伤亡,还是直接向大同进军合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的李自成,大军过百万,正走到他人生最辉煌的巅峰时刻。他有些得意忘形,过去谦虚待人的作风渐渐丧失,固执执拗的本性渐渐显露。

        前番攻打代县,顺军死伤无数,李自成被周遇吉在代县的死守激怒。此时不顾众人相劝,执意要进攻宁武关,杀掉周遇吉,以出他心中这口恶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只图一时痛快,不考虑大局和长远的做法,让许多有识之士深感失望。

        李自成亲自指挥顺军攻打宁武关。

        周遇吉知道李自成恨他,欲置之死地而后快,他别无选择,只有凭险死守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下顺军逆险关而上,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终于攻破宁武关,打进城里,死伤却更加惨重。直到打到北京,许多士卒的伤依旧好不了,打北京时只能带伤上阵,这伤就是在攻打宁武关时留下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顺军攻入宁武关,周遇吉没有投降的路,自知必死,只能继续巷战,巷战尤为惨烈。

        最终,周遇吉被擒杀,其妻刘氏怕被顺军抓到受辱,率妇女登屋顽抗,用弓箭射杀顺军。顺军纵火焚烧房屋,把所有人都烧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仗,关也破了,周遇吉也死了,李自成气也出了。可是,也把他进军北京的勇气给打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眼见一个小小宁武关都损兵折将,如此难攻,此去北京,还有大同、阳和、宣府、居庸,都有明军重兵把守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这些关隘都和宁武一样,那他打到北京,岂不是要把所有兵马都搭进去,变光杆司令了?

        李自成对众将言道:“不如且还,以俟再举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真是这样,中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。


  https://www.biqugeg.net/30_30544/7646838.html


 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www.biqugeg.net 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biqugeg.net